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太乖_每日速看

时间:2023-02-25 04:12:31 来源:简单心理 分享至:
说到在心理咨询中,哪类来访最让我心疼。 我想,是那些“很乖”的来访,或者说是成年后的“乖孩子”。 当然,乖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我提到的“乖孩子”并不是指那些行为表现守规矩、懂礼貌的人,这是非常优秀的品质。 我所指的“乖孩子”是指那些严重压抑自我,只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而活的人。 他们看起来似乎一切都好,也许有着令人羡慕的外表、卓越的职业成就。不知内情的人也许会疑惑“这类人为什么会来到咨询室?” 实际上这些华丽的元素只是他们的外壳,他们善于打造让自己看起来很好的一切,而在这个外壳的下面,则隐藏着一个被严重压抑的自我。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几乎总是遵循于“应该”而不是自发性。

01


(资料图)

“乖孩子”是怎么来的?

也许你会好奇,为什么有些人只会迎合别人的期待而活呢? 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了“假自体”的概念,是指一个人通过顺应环境的要求而发展出来的与真实感受和需要相违背的自我部分。 “假自体”是一个连续谱系,从健康的守规矩一端到极度不健康的一端。 极端不健康的假自体是一种对真实自我的背叛,表现为行动与真实感觉非常分裂,个体会感到自己极度“虚伪”(phoney),甚至发展出一种解离状态,一言一行都与自己的真实感受相去甚远。 还需要解释一个与假自体对应的概念——真自体,这可以理解为个人真实、自发的那部分自我。真自体是自我得以确立的成果,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自我非常虚弱,如果养育者能感知到我们的真实需要,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理解和满足,通过反复确认需求,养育者把自己的力量赋予了我们虚弱的自我,借此,真自体就开始存活了。 简而言之,真自体的发展源于你“做自己”并能够得到理解和支持。 图片来源:pexel 我们在生活中会看到不同的养育表现: 同样面对婴儿哭泣,有些养育者非常活跃,他们一边哄着宝宝:“哦哦哦,你是不是饿了呀”,一边精心准备食物,有时候也会理解错误,婴儿不是饿了而是太冷,但无论如何,他们总是愿意试着理解孩子怎么了,并以有效的方式对应上孩子的真实需要。被努力照料的婴儿逐渐能确认自己的真实感受,开始探索“我是谁”。 温尼科特将这类养育者称为“足够好的母亲”。 有两种重要的能力是“足够好的母亲”发挥养育功能的关键: 1. 共情 他们能够理解孩子/婴儿所产生的一些复杂情绪是正常的,能感知到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比如说,当一个小孩子因为丢了一颗糖而哭泣的时候,这类养育者能理解孩子为什么因为这样一件“小事”伤心不已,能明白孩子眼中的一颗糖的意义跟大人不同,而不会责怪孩子小题大做。 2. 奉献 他们会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努力,能理解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是正常的,并能适度满足。 但同时,他们不会过分顺从孩子、也不会过分自我牺牲。 另外一些养育者则表现不同,面对婴儿哭泣时可能会不知所措:“哎呀,这孩子怎么这么爱哭啊”,“这孩子真闹人”、“孩子一定是饿了,我去准备奶粉”。 这类养育者也可能会想要好好照顾婴儿,但他们缺少理解孩子需求的能力,反而常常把自己认为的孩子的需要当作孩子的真实需要,甚至干脆对婴儿的需求置之不理。 婴儿会感到困惑、也可能会有反抗的现象。 临床上表现为一种普遍的易激惹,或喂食功能紊乱的现象。但最终,婴儿会发展出顺应的能力,发展出假自体。简而言之,假自体的发展源于你“配合别人”才能得到理解和支持。 “乖孩子”正是源于需求一次又一次被误解,最终只能以迎合式的假自体方式靠近养育者,说白了就是, 他们缺少一个提供理解和支持的成长空间。 至此,他们真自体的发展被打断了,他们不再认为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而是认为必须要额外做点什么才能被认可。 图片来源: pixabay

他们也许会发展出一种快速感知他人需求的“超能力”,并迅速变换自己的表现,去迎合别人。

在养育者眼中,他们非常“乖”,也许他们自己也曾因为善于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开心,但“不对劲”的感觉始终存在,可能是内心的空虚和抑郁,也可能是隐隐的愤怒和不甘......

活着对他们来说并不快乐,甚至如同行尸走肉。

我心疼于“乖孩子”习惯迎合外界的期待,每次迎合成功,会得到短暂的滋养,一旦停下来,便陷入迷茫。

即便当“乖孩子”有所觉察,想要做出改变,但每次新尝试都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因为“乖”已经成为外界对他们根深蒂固的认知。

内在“真自体寻求表达的冲动”与“习惯性运用假自体跟世界打交道”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冲突,“重生”似乎注定要伴随一场大战。

02

“乖孩子”如何找回自我?

这涉及到了心理咨询的意义。 对于很多人来说,心理咨询就是两个人在聊天,但实际上,心理咨询的价值绝不仅仅于此,咨询师扮演的角色也不局限于一个倾听者。 心理咨询的价值之一是创造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可以被看成具有养育功能的子宫,或者是提供抱持功能的关系载体。这个空间给来访者重新探索自我、与自己建立联结的机会。 在这个空间内,改变常常发生于来访者获得了与以往不同的体验。 对于“乖孩子”来说,这可能是“偶尔的反抗被允许而不是制止”,“不合时宜的愤怒得以确认而非被误解”,他们不需要迎合,只需要是他自己,可以折腾、可以不乖、可以爱也可以恨...而这份允许恰恰给了那些被压抑的生命活力一个出口。 “你现在有多愤怒,你内心就有多难过,因为过去你太压抑了,那么多年你都是在迎合别人。” 带有理解性的解释常常使来访者的情感得以宣泄,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痛哭一场。 通过被咨询师一次次确认和接纳,那些原本被压抑或否认的感受和需要开始变得鲜活,从而能够被自我收回,使得整个人变得更完整、有力量。 图片来源: pixabay 除了心理咨询,“乖孩子”在生活中也可以试着为自己创造空间,这个空间最好能够让人足够放松,感到做不同的尝试是被允许的。 它可以是一个私密的物理空间,可以在里面做运动、瑜伽等躯体上的锻炼,逐渐靠近自己的身体感受。 它也可以是一段让人信任的亲密关系,允许表达原本不敢表达的感受,大哭、大笑、愤怒、敌对、厌恶、拒绝......这些都有了表达的机会。 简而言之,“乖孩子”需要为自己寻找提供理解和支持的空间。 最终,他们在真、假自体之间能够寻求一个平衡,有了做自己的勇气,也有选择性顺应社会和现实的能力,蜕变成一个有活力的成年人。 过程也许并不一帆风顺,但只是努力靠近自我的尝试,也是足够有意义的。 「测一测你是不是讨好型人格」 原价:¥89.9 限时三天免费

长按扫码立即测试

参考文献

————————

D.W.Winnicott.成熟过程与促进性环境——情绪发展理论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6-134.

作者:知乎胖墩 责编:叮咦叽 立即参与测试~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空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